您所在位置:首页  >  县·区·开发区  >  上林县  >  吃在上林 > 正文

凤粟与蝉稻芬敷

2013-08-01 12:09 来源:365体育网址-南宁日报 作者:

  上林稻米种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稻粒丰硕,香飘古今。

  上林县中华魁宝岭南第一第二唐碑《智城碑》和《六合坚固大宅颂碑》,于2006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韦敬辨作《六合坚固大宅颂碑》,碑刻于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智城碑》刻于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智城碑》《六合坚固大宅颂碑》中描写到“黎庶甚众,粮粒丰储”“前临沃壤,凤粟与蝉稻芬敷”。凤粟是小米的品种,属旱地作物。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被越人祖先栽培,以后壮族沿种不断,已有一万多年历史。凤粟可能是广西甚至是上林土著产品的称谓;蝉稻即蝉鸣稻,晋人郭义恭《广志》载:“南方有蝉鸣稻,七月熟。”是指三、四月份播种插秧正是岭南鸣蝉时候“蝉鸣时节栽种的稻子”而得名。蝉鸣稻在我国是传承了上千年的水稻品种。两唐碑中对此两种稻米有所记载,说明一千多年前,现上林县区域内已经广泛种植稻米。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从1637年(崇祯十年,即丁丑年)12月21日进入上林县行政区域,并在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里留给上林的游记有近14000字,其中记载:“所艺禾穑特大,恒种一郭,长倍之,性柔嘉,亦异庶土所植。” 禾穑所指就是蝉鸣稻。由此可见,蝉鸣稻是经过上林壮族祖先反复培育,代代相传种植推广的优良稻田作物。《智城碑》《六合坚固大宅颂碑》中“黎庶甚众,粮粒丰储”“前临沃壤,凤粟与蝉稻芬敷”描绘了千百年前上林历史上田园生活中,一幅令人神往的稻粒丰硕、香飘四溢的美景。

  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里记载:“三里周围石峰,中当土山尽处,风气含和,独盛于此;土膏腴懿,生物茁茂,非他处可及。”由此可见,上林这片得天独厚的山水土地,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无疑是适合古代优质水稻品种蝉鸣稻等生长的最美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上林优质米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上林县地处大明山东麓,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土壤肥沃,小气候特征明显,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较大,农业气候条件和生产条件十分优越。近年来,中共上林县委、县人民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中国长寿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为主线,围绕建设南宁首府“后花园”的发展定位,以建设环境优美、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可持续发展的碧水蓝天上林为目标,走出一条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双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006年,上林县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第五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2年被命名为“中国长寿之乡”。 因上林县优质稻灌溉用水都是大明山山涧泉水或地下泉水大龙湖水,故被人誉为用“矿泉水”浇灌出来的优质米。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资源,中共上林县委、县人民政府大做“上林米”文章,大力推广优质稻种植,积极引进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实现良种化,有效地提高了优质稻产量和品质。在西燕、大丰、明亮、巷贤、白圩、澄泰等6个乡镇建立10万亩无公害优质稻生产基地。建立的10万亩无公害优质稻生产基地已通过自治区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共引进推广油占8号、佳福占等16个优质高产新品种,推广面积占优质稻80%以上,优质稻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2008年优质稻面积达31.91万亩,总产量8.9万吨。为提升产业和产品档次,提高优质米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该县在白圩文岭、澄泰大坡各建立1000亩连片无公害优质稻标准化生产示范样板片,推广标准化无公害优质稻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措施。在大丰镇、明亮镇建立1000亩优质有机稻生产基地,推广应用“稻—灯—鸭”“稻—灯—鱼(蛙)”生态模式和有机稻生产技术,创建“无公害优质米”品牌和“优质有机米”品牌。2012年,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达35万亩,其中超级稻达10万亩,产量达150万吨。

  “上林优质米”粒粒新鲜,营养丰富,柔软清香,煮出的米饭,柔软可口,浓香扑鼻,令人垂涎。“明山牌”“金土地”等上林优质米不仅畅销南宁、广州、珠海等地,还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个平台走向了国外市场。

  2012年11月,“上林大米”地理标志产品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专家审查认定,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评审专家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对“上林大米”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名称、保护范围、产品质量特色及其与当地自然、人文因素的关联性等方面进行认真审查和讨论,认为“上林大米”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地域特色,体现了地理标志保护的品质和内涵。

  “上林大米”,承传的不仅仅是自然生态的馈赠、悠久的壮民族历史,而且承传了上林壮民族的才智和生存发展文化。


编辑:邓玲


更多新闻马上拿起手机微信搜索
nnnews2008
关注365体育网址官方微信,小新等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