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县·区·开发区  >  隆安县  >  “那”真是美 > 正文

行走隆安·探秘多彩“那”文化——丰富的文化遗产

2015-08-13 10:21 来源:今日隆安 作者:综合

  隆安县是一个拥有较为丰富的文化遗产的县份,各种具有保护价值的文化遗址遍布全县各乡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造就了隆安风景“那”边独好的文化资源。随着“那”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那”文化品牌已逐渐形成,隆安“那”之都散发出的“那”味记忆,历久弥香。本刊特搜集我县部分文化遗址,与读者共享“那”的魅力。 

  那桐“四月八”农具节从三界庙送神巡游开始。.JPG

  那桐三界庙

  那桐三界庙历史悠久,每年农历四月八传统纪念活动离不开三界庙。四月八节庆活动都是从三界庙送神巡游开始,也是以祭拜三界庙作为结束的。

  现在的三界庙是1985年农历四月八建成立碑的,位于那桐定农屯的东侧,右江大桥下方,坐西朝东,面向右江。神庙是一座三开间的砖混建筑,宽9米,高7米,进深7米。屋顶用黄色琉璃瓦和一对游龙装饰。庙内神台供奉“祖境感应游天得道三界四位圣爷神位”,三界公神像位居正中,近年又在前排安放玉皇大帝、财神爷、观世音、赵云骑白马等6座神像,大殿内共9座神像,和以前三界庙只供奉三界神不一样。三界神像和这些来自各方、功力不同的神灵同台相处,这正是现代人各种追求各种心态借助神灵寄托的具体表现。庙前有长宽各20米的小院,三棵榕树和各种树木已经高大,茂密地站在河边护卫神庙,滔滔右江就在下面长年奔流。

  三界庙何时始建已经无从考证。据各种史料及《隆安县志》的记载,推测那桐三界庙创建的时间大约在明代万历天启年间(1547-1627)。1985年(乙丑年)重修三界庙时又立了三通石碑,主要内容和光绪元年石碑相近,简述三界庙历史,刻写捐款人姓名,标明三界庙的山向是“坤山艮兼未丑”,并题了一副碑联:“江水碧波联胜地,车船交集出义财”。有400年悠久历史的那桐三界庙几度浮沉,历经沧桑。那桐四月八传统节日更是世代相传,源远流长。              

  梁氏宗祠.JPG

  梁氏宗祠

  梁氏宗祠位于雁江镇红良村洪造屯西面,原洪造小学旁边。据《梁氏族谱》中《鼎建宗祠碑记》记载,梁氏宗祠始建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

  梁氏宗祠整个祠堂是典型的清代两进式建筑,均为砖木结构,两进之间为天井,前一进两边有厢房,中间为大门,总进深约20多米,开间11米,两旁青砖砌成的高墙高耸过瓦面,高低有序,显得典雅而雄伟;祠堂的正面墙身和墙顶是灰塑装饰,以梅花等吉祥图案为主题,配有雕刻精美的中工壁画,集建筑、绘画、书法、文学为一体;祠堂正门上方刻有“梁氏宗祠”四字的石额。后进,即祠堂的正厅,又称祭堂,是举行祭祀仪式或宗教仪事之处,空间较大,用材考究,用较大而坚实的柱头和横梁构建,正面墙上画有龙凤呈祥的图案,“梁氏祖先纪念堂”7个字竖立在图案中间,两边写有对联:“我武维扬荣祖德,人文蔚起耀宗功。”下方置有神台、神龛、祭台,如今每逢清明或农历三月初一,或个人或全族,或红白喜事,族人都自带鸡、鸭、猪肉等祭品前来摆放祭祀,表达忠孝、尊祖敬宗之情,以求平安和兴旺发达。

  惠迪公祠.jpg

  惠迪公祠

  惠迪公祠地处南圩镇发立村积发屯西面,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相传有个叫陈爱山的人,从浙江来到发立村定居,后其孙陈惠迪全力兴建此祠,故名为惠迪公祠。整个公祠均为砖木穿斗机构,屋顶、屋檐刻有浮雕和花草木图案,形象优美。相传清朝宰相陈宏谋曾为该祠题写“理学传家”四个字的牌匾。据自治区博物馆专家介绍,该公祠“是原南宁地区保留得比较完整的祠堂”。

  祠堂共分三进,坐西朝东。现第一进因历史原因被整体拆迁,仅存天井和南北厢房。第二进为面阔三开间,砖木穿斗结构,前后檐中柱为八角石柱,柱下皆有石柱础,屋顶为硬山式,正面墙两侧各用四块青石板浮雕四季花草图案,形象优美,浮雕上面有镂空木花窗。第三进为惠迪公祠主祠,较为雄壮,祠堂布局为进深三间,面阔三开间,硬山式屋顶,屋柱为木宪木圆柱和四角石柱,柱下皆有石柱础。

  复件 马氏宗祠.jpg

  马氏宗祠

  相传布泉乡岑山村上礼屯几百年前有位叫马世明的男人,很有本事,被当地山民誉为仙人,闻名方圆上百里,人们碰到困难都求助于他。今扶绥县中东地方,受山贼袭击,速派人找马世明求救,马带七个子弟到中东,用高明的医术,救治了那里不少病人。后来中东人捐款在马世明家乡修建祠堂,名曰“马氏宗祠”,现有碑文证实。

  马氏宗祠为一般的石条砖木结构,为三进,第一进宽7.75米,深3.85米,高约5米。屋内布局,面洞三开间,进深三间,为石木料结构硬山式屋顶,桅面为木雕施彩,计有鸟、花草等装饰。门上挂一横匾,上面刻有“马氏宗祠”四个大字。门前有一对方形石柱,分别刻有“夫道广灵万国动名晋万载”、“主恩大德千州永赖志千秋”。从第一进到第二进要经一台阶(计八级阶)。据说第二进比第一、三进都要高,文革时期被岑山小学拆去建校,现成一块空地。第三进亦被拆毁,门前左右放有石碑,并在右边的石碑上设一香炉,门上头装镶着原祠的花纹板,上面雕有龙、凤、花、草,大小共计十余块,有陈设价值。现祠内陈设简陋,仅设一香炉。

  以前交通极不方便,大石山中建此大建筑,确值得考究。

编辑:庞丽娜


更多新闻马上拿起手机微信搜索
nnnews2008
关注365体育网址官方微信,小新等你哦~!